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

談談粵語流行曲的社會價值

有些人認為粵語流行曲僅是唱片工業的產物,也有些人覺得它是香港文化中極重要的一環。我則認為粵語流行曲具有社會價值,但其影響力正慢慢淡化。 流行曲是容易被大多數人理解及廣為流傳的音樂。社會價值是指社會的發展規律和內在矛盾。不少人認為粵語流行曲正一步一步走向滅亡,沒絲毫前途可言。它們被「韓流」及「台風」侵襲,而且內容漸趨單一化,不再像以前一樣備受注視。我卻堅信粵語流行曲並非絕無可取之處,以下讓我從四方面探討其社會價值。 首先,是在語言方面。粵語流行曲的歌詞淺白易明,更能達到雅俗共賞。以《學生哥》中的歌詞:「學生哥好溫功課,咪淨係掛著踢波」為例,可說是直接了當的表達了歌手自己的思想感情,毫不含蓄委婉。而達到雅俗共賞,則有賴一眾作詞人的努力。「雅」的代表者有黃霑給林夕,而「俗」的佼佼者有黃偉文和軟硬。這些作詞人令粵語流行曲獨當一面,實是居功至偉! 其次,是在內容方面。由七、八十年代的歌曲直到現在,已可反映港人價值觀的巨變。「我地呢班打工仔,一生一世為錢幣做奴隸」乃許冠杰代表作《半斤百兩》中的歌詞。此歌反映了當時的人刻苦耐勞,面對逆境也絕不畏懼、退縮。他們為賺錢養活家人,會任勞任怨,認真的工作態度值得我們學習。現在的人卻把心思放在談情說愛上。從「那天我共你勾手指尾,答應過會更愛你」等情歌歌詞皆可看出年輕人最為重視的便是愛情。市場為迎合大眾的口味,紛紛推出以愛情為題材的歌曲,可謂道盡談戀愛的不同階段。 然後,是在港人取向方面。開創粵語流行曲先河的《鐵塔凌雲》一曲,正是表達了港人尋根的情況。當中「豈能及漁燈在彼邦」,更清楚表明認同自己作為港人的身分,並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。在九七時創作的《皇后大道東》深受回歸的影響。「要靠偉大的同志搞搞新意思」這歌詞反映了港人對回歸祖國後的盼望和期待。然而,現今的流行曲卻儘量避談個人的取向,以免碰到敏感的議題。 接著,是在生活模式方面。由七、八十年代直到現在,港人都是過著極繁忙、急促的生活。在街上不難看到人們急速地走著。從《愛得太遲》中的「只差一秒,心聲都已變歷史」,可看出時間飛快地流逝,生活也異常急促。《菲情歌》中提及「開始一天的工作像機器」,反映了港人除過著忙碌的生活,工作也是非常的單調、機械化的。 從語言、內容、港人取向、生活模式四方面而言,粵語流行曲的確有一定的社會價值。因此,我們定要支持粵語流行曲,絕不讓它有衰亡的一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